2019年主營代理記賬等業務的財務公司日子大多并不好過,雖然說國內目前中小微企業的數量十分龐大,企業對于記賬報稅的需求也屬于剛需,但一則行業門檻較低、低價競爭盛行;二則經濟寒冬環境下監管日益嚴格、人們的創業熱情并不算高,許多財務公司的運營只能算不溫不火,勉強維持。
對于2020,大家雖然已經做好了并不會有太大起色、只能繼續“賣苦力”的心理準備,但洶涌來襲的新冠病毒疫情,無疑給寒冬中的財務公司迎面又澆了一大盆冷水。經濟壓力下的中小企業倒閉潮隨時可能到來,創業環境也變得前所未有的惡劣,與未來即將到來的殘酷洗牌相比,財務公司們當前暫時性的無法復工簡直只能算是和風細雨了。
繁榮之下,本身就是脆弱的行業生態
財務公司的行業規模實際上很大,甚至達到了千億級。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個轉企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,盡管總體經濟環境壓力較大,但市場主體增量一直保持了比較高的水平。根據政策規定,公司注冊完10余個工作日內必須去稅務局報稅,而大多數的中小微企業都不可能配備自己的財務人員,這就使得很多財務代理公司哪怕掙不到打錢,至少也能混個溫飽。
但問題就是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實在是太低了,一家專業的財務咨詢公司或許可以幫助企業創造很多額外的效益,但很多小微企業本身就還在為生存而掙扎,他們需要的也只是最基本的代理記賬,暫時還想不到額外的收益。這就使得很多諸如9.9元代理一個月的惡性競爭大行其道,很多貼在工商局門口、樓宇電梯,甚至衛生間門上的牛皮癬廣告,也大大降低了行業在公眾眼中的印象分。
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保險推銷員、房產中介都能穿一身正裝展示其專業性,而財務代理行業至今還給人以小、亂、差的負面觀感,對于很多用心鉆研業務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的財務公司來說,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。
出路明顯,但能夠把握的公司并不多
問題很多,疫情無疑會將無序競爭、市場混亂、互聯網巨頭入侵等問題進一步更加放大,并轉化為實際的生存壓力。但對財務公司來說,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也很清晰。
財務公司作為專門的企業服務機構,高度依存于中小微企業,而中小微企業在選擇了一家代理機構之后,因為機構服務高頻,大部分情況下也能做到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”,所以客戶黏性較大,不會輕易替換服務機構。
所以以相對更加專業的面貌,更高頻次地出現在中小微企業面前,便是財務公司們突出重圍的不二法門。
更專業,并不代表盲目擴大規模,或是聘請行業大咖向行業領軍企業“進化”,這更多考量的是企業通過什么樣的渠道接觸到你的。比如通過電梯小廣告打過來的電話,與企業所在的產業園區運營者推薦的客戶,同樣的業務,你能提出的報價就完全不一樣。所以,歸根結底所謂的專業體現的是客戶的信任程度。
高頻次,也并不是讓客戶睜眼就能看到你的牛皮癬廣告,人們會在腦子自動過濾這些低價值的信息,你必須“恰到好處”地出現在客戶尋找財務服務的場景當中。
這樣的場景可以是客戶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財務代理服務,可以是各級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的專場服務對接會,可以是園區里的財務培訓會或者財會沙龍,也可以是園區專門打造的智慧服務平臺中的財會服務板塊。所以對企業而言,重要的是找到打開這些場景的敲門磚。
無論如何,我們還是要堅信未來的市場依然龐大,前景依舊廣闊,我們也衷心地祝愿廣大財務服務機構能夠順利渡過疫情難關,在未來的新格局中華麗蛻變,茁壯成長。